图片 “免死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吗?-评论-环博国际_千龙国际娛乐▎登录注册 
环博国际_千龙国际娛乐▎登录注册 > 评论 >

“免死丹书铁券”真的可以免死吗?

时间:2015-08-14 15:18

来源:未知作者:环博国际_千龙国际娛乐▎登录注册点击:

 “免死丹书铁券”,外形如筒瓦状的铁制品,民间俗称“免死牌”。其制法为熔铁铸瓦,状如蒸笼,断而为二,形如板瓦,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受券人与朝廷各执一半。“铁券”上的信词最初时用丹砂填字,合称“丹书铁契”;梁时用银字填字,即“银券”;隋时用金填字,亦称“金券”、“金书”,所以后世称“铁券”为“金书铁券”,又因“铁券”可以世代相传,又称“铁券”为“世券”。从其源流、功能、性质等进行考查,铁券是勋章的雏形。
我国古代“丹书铁券”制度始于汉代。据史料载,汉高祖刘邦夺取政权后,为巩固统治笼络功臣,颁给元勋“丹书铁券”作为褒奖。刘邦建立汉王朝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帛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其中的“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契”,即皇帝与功臣、重臣之间信守的凭证。“丹书、铁契、金匮、石室”,即以铁为契,以丹书之,以金为匮,以石为室,将皇帝与功臣、重臣的信誓用丹砂写在“铁券”上,装进金匮藏于用石建成的宗庙内,以示郑重和保证“铁券”安全。当时,“铁券”还无免罪和免死等许诺,仅作为一种加官进爵、封侯纳妾的凭证。获赐铁券的功臣及其子孙常因细故获罪,直至被处死。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北魏孝文帝颁发给皇室宗室、亲近大臣的“铁券”是作为护身防家之用。南朝的宋、齐、梁、陈四代,颁发“铁券”已较为普遍。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以及少数民族首领皆赐予“铁券”,也给宠宦、宦官颁发“铁券”。到宋、元、明时期,“铁券”颁赐逐渐趋于完备。
唐末赐钱鏐铁券流传至今:钱鏐,唐末临安人,刚出生时,因为相貌异常丑陋,父母就想把他丢到井里淹死。婆婆心中不忍,就把他救了下来,因此,人们平日都叫他“婆留”。直至发迹后才改名与“留”同音的“鏐”,叫作钱鏐,钱鏐年轻时以贩私盐为生,后来吃粮当兵,由于打仗十分勇敢,逐渐做了将领,并且越做越大。先后败王郢,破黄巢,平刘汉宏,擒董昌,战功赫赫。唐昭宗乾宁四年(897)封他为镇海、镇东两节度使,并赐以铁券。券上刻唐昭宗的诏书,诏书全文共333字,全部用黄金镶嵌。诏文主要褒奖钱鏐削平那个自称罗平国王的威胜军节度使董昌,称赞他“披攘凶渠,荡定江表。忠以卫社稷,惠以福生灵。……志奖王室,绩冠侯藩。”钱鏐本来是董昌麾下的一员骁将,董昌僭称尊号,封他为两浙都将,而钱鏐并没有接受董昌的“伪命”,却反戈一击,擒董以献朝廷。唐朝到了昭宗的手里,基本上已到了奄奄一息的时候了,地方藩镇的势力远远大于朝廷的势力,真正听朝廷指挥的藩镇实在少得可怜,昭宗已成了一个挂牌子的皇帝。因此,钱鏐的这一举措使他高兴得不得了。他要把钱鏐当作一个榜样树立起来,诏书中称许钱氏的话真有些“热情洋溢”。有一段话,意思是说,我赐给你这枚刻着金字的铁券,向你宣誓保证:哪怕长江、大河有干涸得像带子那么宽的时候,泰山、华山有变得只有拳头一样大的日子,但我却永记你的功绩,使你们钱氏一家世袭荣宠,永保富贵。今后如果你自身犯了大罪,可以免除九死;子孙犯罪,可以免除三死。若是犯了一般的罪行,有关部门不得追究。难怪当钱鏐接受这个铁券时,被感动得哭了起来,说道:“我才46岁,就受皇上如此厚赏,恩重难报啊!”并以此谆谆教导自己的子孙:“要谨当日慎一日,诫子诫孙;不敢因此而累恩,不敢因此而贾祸。”
没有多久,李唐王朝就灭亡了,钱鏐自己经营了吴越国,铁券即被供于祖庙。以后赵匡胤统一全国,建立了北宋,钱鏐之孙钱俶向宋纳土称臣,诏于开封居住。但铁券仍留在杭州钱氏祖庙。淳化元年(990),宋太宗命杭州守臣将铁券送到汴京,太宗观赏后仍将其赐还给钱俶之子钱惟濬,惟濬死后交钱惟演,铁券遂收藏于京师昭化坊赐第。钱惟演死后,铁券交由其仲子钱晦保管,继而又转给惟演之孙钱景臻保管。其间宋仁宗、宋神宗都曾专门观赏过铁券。北宋末金兵入寇,钱氏举家携券南逃,到了南宋绍兴年间,钱景臻的儿子荣国公钱忱侍奉他的母亲秦鲁国大长公主(宋仁宗的第十个女儿、宋英宗的妹妹)避地临海。宋高宗赵构即命于台州赐第,第在临海城内美德坊。钱氏铁券从此“落籍”台州,成为台州钱氏的“族宝”。德祐元年(1276),元兵攻破临海,钱氏有个家人带上铁券南逃,途中落入黄岩泽库。时隔56年之后,亦即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有个渔人在黄岩泽库(今温岭泽国)地方撒网打鱼,随网捞得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渔人也不知是什么宝贝,就用斧子斫了一斧,从斫开的斧痕中看来看去,既不是金,又不是银,只是一块黑铁,觉得没有什么用处,便将其丢在屋子的角落里。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渔夫的邻居——一个老学究看到了,他见铁块上有字,虽然并不知道钱氏铁券的价值,还是按铁的价钱买了下来。当然,渔夫和学究都不知道这333字是用黄金镶嵌的。后来有人将这一消息报告给钱氏十四世孙钱世珪。世珪花了十斛谷子换回了这块铁券,这一宝物总算重又回到了钱氏手中。可惜的是,只因浸水太久,嵌在后半段的金字大多都剥落了。
 
明太祖朱元璋打垮了蒙古族统治的元王朝,建立了大明帝国,“天下归于一统”。洪武二年(1369)八月,朱元璋为了仿效古代帝皇表彰开国功臣的殊勋,对他们“赐以铁券,以申河山带砺之誓”,命礼部官员拟订铁券的形制规模。可是,礼部官员们谁也没有见过铁券的样子,束手无策。幸好在元朝做过礼部尚书的翰林学士危素见多识广,便向朱元璋奏道:唐昭宗曾经给钱鏐赐过铁券,钱的子孙现多住在台州,其第十五世孙钱尚德,元朝的时候做过青田教谕,听说这件宝物现在还藏在他的家里。朱元璋听后大喜,立即下了道圣旨,叫钱尚德将铁券送至京师。钱尚德接到圣旨后,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即把钱氏铁券和钱氏五王画像一起送赴京城。朱元璋得悉铁券已到,马上会同几位主要大臣——丞相李善长、礼部尚书牛亮、礼部主事王肃等一道观赏。观赏后命礼部用木照样雕一模子,留作格式,以备制作。而后命有司设宴招待钱尚德一行,仍将铁券并五王像交钱氏带回临海以世代宝藏。铁券的进京,使朝臣们大开眼界,他们争相吟咏,唱和不迭,临归时,文坛领袖宋濂特地为之撰写了一篇诗序来纪念这件盛事。
 
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五年(1417)正月,亦曾遣行人曹闰来到台州,命钱氏奉券进京,钱氏族人即委钱汝性随曹闰赴京,永乐看过之后仍命钱氏带回台州,由钱凤墀家保管。明清易代的时候,台州兵燹不断,为了确保铁券的安全,钱氏第二十五世孙钱珍负椟避之深山。康熙间又转藏于第二十七世孙钱日耀家。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南巡,这位风流倜傥的皇帝也想一睹这稀世古物,于是当时已经致仕在家的原刑部侍郎嘉兴钱陈群率台州钱氏裔孙武进士钱选等一道把铁券送到常州,呈乾隆观赏。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钱氏后裔将此券献给国家,当时由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保管。1959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将此铁券移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责任编辑:环博国际_千龙国际娛乐▎登录注册】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